在光大環保能源(濟南)有限公司,一批批垃圾被投入焚燒爐燃燒發電,實現了生活垃圾“資源化”處置;在萊蕪區徐家河社區,垃圾分類亭讓居民逐漸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,實現了垃圾“隨手扔”到“隨手分”、“懶得分”到“自覺分”的行動轉變……這些是我市加快推進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的縮影。放眼濟南,像徐家河社區看齊的社區還有很多,作為“無廢細胞”的內核,積極實施分類投放。
2022年4月,濟南市進入全國“十四五”時期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名單?!昂媳е?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?!薄盁o廢細胞”是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的關鍵載體,也是日常社會生活中“無廢”理念的基本組成單元,2022年11月印發的《濟南市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實施方案(2022—2025年)》,濟南提出推進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的八項重點任務,夯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基礎?!盁o廢城市”建設成為幸福美麗泉城建設進程中又一張靚麗名片。
高標定位繪制藍圖 積極探索健全機制
“無廢城市”是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,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,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。
近年來,濟南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專門成立工作專班,建立定期調度機制,緊盯重點項目建設,注重多點協同發力,逐步構建起上下聯動、部門協作、多方參與、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,闖出了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的泉城路徑。
在全面摸清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家底的基礎上,2023年6月為推進全市“無廢細胞”工程建設,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,印發了《濟南市“無廢細胞”工程創建指南(試行)》,加快推進固體廢物領域的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,努力建設經濟繁榮、自然生態、多彩人文、樂山樂水、靈秀博雅的幸福美麗泉城。
“四大基地”夯基補短 讓“廢物”不再是“廢物”
讓人們不再面臨垃圾圍城、垃圾進村,是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的緊迫要求。
在“無廢細胞”的加持下,共享共建“無廢”生活還需從何處突破?差異化推進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尤為關鍵,其中,濟南市大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“無廢”示范區建設,探索固體廢物治理新模式。
7月31日,起步區生活垃圾轉運中心(一期)項目正負零澆筑封頂,據了解,該項目是起步區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戰略、創建“無廢城市”示范區的“榜單”項目,致力于打造生活垃圾分類轉運的現代化樣板。
采用去工業化無痕設計、半地下建筑構造,主要作業功能區分布在地下,隱藏在綠化景觀之中。項目建成后,將成為省內首個半地下結構形式的垃圾轉運中心,也是省內首個融合垃圾轉運、滲濾液處理、大件及裝修垃圾分揀拆解、環衛宣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化、集約型環衛設施綜合體。
導向培育“無廢細胞” 全民參與同商共建
“無廢城市”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,需要凝聚各方共識,動員全社會參與,形成工作合力。為推動全社會參與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濟南市加強總體設計,根據各項任務目標,制定部門責任清單,引領區縣因地制宜,多點推進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各領域取得積極進展。
今年年初,濟南首家“無廢”餐廳落戶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,在餐廳里不用排隊、無人分餐、按克售賣、智能計費、菜品價格自動感應……,餐廳負責人表示,鼓勵大家按需取餐。不少用餐人員反映,這種做法將取餐的主動權還給用餐人員,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飯量適量取餐,減少糧食浪費,主動踐行“光盤行動”,實現了餐廚垃圾源頭減量。
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是一項全民共建共享的工作,既需要宏觀的頂層設計,也需要每個人的深度參與。今天的濟南,需要更多生態文明故事的講述者、踐行者、先驅者。以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為契機,建立完善的固體廢物精細化管理體系,讓“無廢城市”理念深入人心,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,濟南建設“無廢城市”的目標一定能盡早實現。